2024 年 8 ⽉ 1 ⽇中国青年 5 ⼈和德国青年 10 ⼈在上海相遇;
我们⾛过上海外滩 的繁华,朱家⾓⽔乡的惬意,绕着西湖领略⼭⽔画美意,见识了良渚⽂明考古发 现,品味了中国的茶⽂化,在佳偶天成的园林⾥体会汉字的意义。
8 ⽉ 9 ⽇中德 青年⼀起去德国。我们在普伦(Plon)的⽼树林和湖泊环抱之间划船、徒步,寻 觅秘密花园吃苹果馅饼。我们⾛过保留着 12 世纪以来⽂化遗产名城的吕贝克((L übeck)——又名“波罗的海的⼥王”,在柏林感受青年⼈眼⾥的⽣活、历史、科技 和艺术。最后,我们不仅领略了欧洲第⼀⼤港⼜城市汉堡的世界级⽂化遗产建筑 群——仓库城(Speicherstadt)。它是世界上最⼤的仓储式综合市场。在德国的最后 ⼀天,我们像当地⼈⼀样度过星期六的夜晚,甚⾄夜奔在通往喷泉灯光秀的公园 道上。
在这 20 天的旅途⾥,我不仅尝到了⼀道道精神佳肴,还成功健康减脂。 为什么?我从吃、⾏、住、游、学四⽅⾯聊聊⽂化接触和交流。
饮食习惯的交流
民以⾷为天。这是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朋友品尝了地道的上海菜、 杭帮菜和苏州菜,还有当地烟⽕⽓⼗⾜的风味早餐。⽶饭惊艳了⾼⼤的德国男⽣; 有麸质过敏的⼥孩在中国天天能吃到可⼜的饭菜。酒酿圆⼦迷住了爱吃天甜⾷的 ⼥孩⼦们。甚⾄,在⽂化⼯作坊⾥的茶歇点⼼——⼀款裹着冰激凌⼜感的巧克⼒ 蛋糕——让德国朋友们赞叹从没在本国吃过这样的甜点。这真是我们⽆⼼插柳柳 成荫。德国和中国青年⼀同抵达德国北部后,德国朋友看到雪糕招牌就能⽤普通 话脱⼜⽽出:冰激凌。德国北部的饮⾷⽂化相对简单许多。我们体会了柏林的街 头⼩吃:⼀款有⽂化融合风味的炸薯条和⾹肠拼盘、⼀款⼟⽿其烤⾁蔬菜沙拉卷 饼 Duner。
在海港城市汉堡,我们吃到了⾯包夹烤鱼或腌制三⽂鱼甚⾄⽣鱼的海 鲜汉堡 Fischbrötchen,还想欧洲北部的猎⼈⼀样燃起篝⽕烤⾯包。尽管中国朋友 的味蕾遭受⽂化震撼,我们在下榻的国际青年旅舍吃得⾮常健康。我们都爱湖区 边上的旅舍烹煮的⼟⾖⽜⾁汤。青年⼈每顿都摄取丰富的蔬菜纤维、蛋⾁蛋⽩质、 ⽔果果糖和粗粮碳⽔。中国朋友学会了德国早餐吃法。⽤⼑平切开⾯包,专⼼地 涂抹喜欢的酱料,⼀⼜⼀⼜把早餐吃好。他们也⽤⾯包做成了⾁夹馍三明治。这 ⼀趟下来,带队⽼师亲测体重没有减轻但⼈瘦了。为什么?因为⼀直有效的燃烧 脂肪呀。管住了嘴迈开了腿。
运动中的交流
中德青年交流活动包含⼀个观念:可持续发展观。中德双⽅活动策划⼈努⼒从各 个细节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创造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价值。策划⼩组在活动启 程之前的三个⽉,每周例会。他们说:“我们还增加了⼀个⽂化价值的纬度。如 何理解和应⽤民俗习惯,使传统的⽂化活跃在当代。”团队在两个国家⼏乎全程 使⽤了⼤众交通⼯具。这种出⾏⽅式使得青年⼈⾛出了旅游的安全泡泡,⾛进了 当地⼈的⽇常⽣活。德国朋友体验了中国的⽹约车和⾼铁,感受到中国速度、效 率和⼈⽓。中国朋友也玩转了德国的⾼铁、⽕车、地铁、公共汽车。我们漫步在 西湖,穿⾏了苏州姑苏区的⼩巷⼦,⾛过了朱家⾓⽔乡的拱桥。到了德国,我们 穿⾏在光影婆娑、树影斑斓的林间,积极地在湖⾯荡起了双桨。每天,我们尽兴 地迈开腿运动,每天⾄少燃烧 600 卡路⾥,同时吃得好但不⾼热量。整个⼈的运 动细胞都被激活了。
住宿空间的交流
我们的活动全程⼊住青年旅舍,有上海⼤隐、杭州背包⼗年和苏州 YHA 明堂, 在德国我们均⼊住加⼊ YHA 国际青年旅舍联盟的德国青年旅舍 DJH。带队⽼师 从 20 岁起就是中国 YHA 青年旅舍的住宿客和志愿者。见证了青年旅舍在中国市 场的迭代。⼤都会⾥的青年旅舍是青年候鸟们的栖息地。带队⽼师回忆:“我翻 开旅舍的留⾔簿阅读笔记内容。他们的感受和梦想和我⼆⼗年前在某旅舍留⾔本 ⾥写下的有着熟悉的⽓息。”青年⼈健康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持型的系统。 ⽬前,在中国的青年旅舍完全依靠⾃⾝在市场沉浮的造⾎能⼒努⼒维持和⽀持着。 相⽐之下,德国的 DJH 具有这样的系统性⽀持。它们获得教育部门预算⽀持的 研学团体;民政部预算⽀持的亲⼦家庭,还有旅游市场⾥的⾃助旅⾏者。DJH 的青年旅舍共享宽阔的户外活动空间,例如树林、草坪、湖泊或⽂化遗产建筑。 不论在中国还是德国,青年旅舍都提供了讨论室。现场观察活动,我们都在旅舍 的讨论室⾥对活动进⾏介绍、复盘,也碰撞思想⽕花。在青年⼈的眼⾥,青年旅 舍的公共空间让他们接触到新的青年,交流信息和感想。青年⼈约在⼀起打桌球、 乒乓球、沙滩排球。喜欢安静的青年可以在图书⾓⾥阅读或写⽇志。
游览中的交流
德国朋友是在中国旅途最靓的男⽣和⼥⽣。
不少在放暑假的青少主动和团队青年 打招呼,⽤外语交流,进⾏⾃我介绍。青年⼈在星期五的夜晚感受到外滩的超⾼ ⼈⽓,⼀边看着⾦光万丈的万国⽼建筑,⼀边欣赏陆家嘴的建筑地标。我们同时 感受到过去和现在的建筑在视觉上的强烈对⽐。德国朋友们回国后最感慨的就是 中国夏天的热浪和游客密集度。我们抵达朱家⾓的那天⽐较早,游客还不如织。 青年朋友们感受到⼩桥流⽔、宁静致远的⽔乡美感。他们分组⾏动⾃由探索。德 国朋友从⼀道道拱桥上看⽔乡景⾊。从那时起,我们把德国朋友们代⼊了传统⽂ 化意境。他们坐在西湖边上的凉亭,知道了在美⼈靠该如何优雅地倚坐,静静地 欣赏湖景。见过了西湖⼭⽔,龙井茶⼈,感受⽂⼈⽣活情趣。中国朋友在德国学会了多⼈划船运动,听着德国朋友唱着童年的歌谣。每参观完⼀处⽂化遗产或博 物馆,中国朋友会被问有什么感想?我们在柏林墙东边画廊 Mühlenstrasse 街和 街头艺术街区感受到不⼀样的⽂化遗产保护理念。柏林墙壁画在 2009 年开始邀 请原来的艺术家重绘,特意保留空⽩的墙壁表达有的艺术家拒绝重绘当年的原作。 留⽩,⽽不⽤新的绘画作品替代,这也是对⽂化遗产保护的⼀种理解。我们在 Future 未来博物馆相互交流⼈类和 AI 的关系。博物馆有⼀个 AI 萌宠,价值 5000 欧元。有的青年不认同⽤ AI 替代⼈与⼈组建的家庭;有的⼈则希望能和 AI 宠物 ⽣活。
工作坊里的交流
这⼀路我们开展了⼋次⽂化⼯作坊,有:复盘上海历史博物馆、中国乡⼟社会⽂ 化、⽂⼈茶席和品茗、中国⼈的⽟⽯趣味、欣赏中国古典园林,通过不同的游戏 认识朋友、信任朋友,理解⽂化的内涵,领会沟通的技巧趣味,团体户外划船技 能。我们在良渚⽂化博物馆附近的江南驿国际青年旅舍展开中国乡⼟⽂化⼯作坊。 德国的朋友对中国的乡⼟社会饶有兴趣。通过青年朋友感性的分享。他们看到朱 家⾓村庄⾥有学校和佛寺。带队⽼师连接到与乡⼟社会有关的重要概念,例如: 天地宗亲师;村庄⾥的教育。当⽇,窗外暴⾬,我们在⼀问⼀答中度过惬意的下 午。在德国,带队⽼师组织了有趣的游戏,例如双重同⼼圆破冰游戏、相信我放 ⼼冲关的游戏,跨⽂化的沟通。我们通过游戏热⾝,振奋精神,⽤肢体去感受朋 友。在出⾏和获取视频信息越来越⽅便的时代,我们去到的地⽅,看到的风景⽤图⽚ 和动画⾜够传递和表现。基于此考虑,此⽂专注记叙中德青年之间所沉浸的交流。
2024 年 8 ⽉相遇的青年或许是⼀期⼀会,或许有缘再见。2025 年,中德青年⽂ 化交流活动回归再会。